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2015/11/08太平溪踏查

2015年11月8日的野溪調查準時於早上七點半開始,這次的任務是沿著太平溪出海口觀察人工生態濕地工程的現況,首先看到太平溪左岸出海口的汙水處理廠 預定地,目前處於閒置雜草蔓生的狀態,有一條惡臭的人工排水溝沿著太平溪排向大海,排水溝應該是市區汙水道連接過來的家庭廢水,期間還看到白鷺鷥會在排水 溝旁尋覓食物,由於太平溪出海口有不少釣客和專程前來玩水的遊客或居民,沿著溪岸垃圾量十分的多。


經查媒體報導,台東縣政府於99至100年度積極向行政院環保署申請2200萬元補助辦理太平溪右岸出海口的「東海自然生態處理場興建工程」,包括排水截流設施、欄污柵、過水箱涵、排水渠道、濕地主體、解說服務設施及植栽等,以期達到改善太平溪水質之目的,並同時完成場區教育解說及綠美化等工程,並於2011年4月21日正式啟用,然而啟用不到五年的時間,東海濕地因設計不良加上管理不善,目前已經呈現完全荒廢的狀態,坤城提及原先設計是針對東海社區的汙水淨化處裡,然而社區的排水量不足,期間施工引太平溪水來挹注生態池,然而,太平溪是東部唯一泥質而有草澤發育的河川,泥土經沉積很快就填滿了生態池,如此生態池裡不流動的死水,不僅造成加速淤積雜草蔓延,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孑孓,不知道東海社區大批成群的蚊子是否和濕地有關。其中另一個讓我感到不解的是,廢棄的人工生態池按理應該有比較多的生物系統,但是當天在東海濕地雖然沒有惡臭,但幾乎看不到鳥類和魚類,這或許也是規劃設計單位要納入考量,一旦人工生態濕地不符合需求而廢棄,可能也會衝擊到當地環境生態和社區生活。


接下來,我們到今天的第三個調查點,太平溪左岸馬偕醫院外面這一區段,目前「太平溪人工濕地興建工程」已經完工,從前這裡有放牧的牛隻,目前已不復見,台灣目前設計人工濕地使用的植栽雖然多樣性還是不足,但是觀察到會以台灣原生種為主要水生植栽,例如台灣水龍、輪傘草、姑婆芋、台灣萍蓬草等,有趣的是大夥兒發現水池內立牌上寫姑婆芋,但是卻只有看見一大片台灣水龍,沒有任何姑婆芋蹤跡,這是要誤導民眾?我想應該是姑婆芋不耐水中生長吧。


經查工程總經費為4400萬,設計的截流處理水量主要為康樂橋上游左岸排水,以及康樂橋下游左岸小排,採設置「礫間接觸氧化池」及「人工溼地」兩種方式混合進行處理,康樂橋上游左岸排水以重力流方式將污水送至沉沙池將砂礫沉澱後流入中間池,再經分水渠及整流牆進入礫間接觸氧化池,再放流與康樂橋下游左岸小排之排水匯集後,進入開放式水域人工濕地,此人工溼地設置了三個人工池,縣政府有先前東海濕地失敗案例,改採不同方式設計汙水流放,主要是增加「礫間接觸氧化池」讓泥沙自然沉積後可以用人工方式挖除。


就處理汙水的功能上依我們的觀察,目前確實有達到淨化汙水的效果,康樂橋下污水進水口未淨化前有明顯硫磺惡臭,汙水流經第一池人工池,水流頗清澈帶有些微 硫磺味,且有明顯的白色沉積物,汙水流到第三池後水越來越混濁(不知是何原因,可能是植栽沒有發揮效果),而且池內充滿大量的福壽螺和紅色福壽螺卵是生態 的一大威脅。


此外,水生池內非常詭異的設計是建造陸島在水域中,此陸島是依原先河道中存在的苦楝樹和其他雜木,利用石砌圍住樹木形成陸島,營造一種原生陸島的假象,不知苦楝樹根系長年浸泡水中會不會影響它的生長,一行人來到第二池,和第三池最大對比是由於池內放養大量吳郭魚(不清楚是施工單位還是民眾放養),吸引來許多水鳥,當天見到蒼鷺、珠頸斑鳩、白鷺鷥、野鴿和烏頭翁,但是吳郭魚其實是水生植物和魚類的殺手,會破壞生態池的生物多樣性,看到如此多的水鳥可能也只是暫時性的,也可能因為吳郭魚的緣故,第二池內幾乎看不到福壽螺的蹤跡,而且水生植栽也顯得十分稀疏。

簡而言之,「太平溪人工濕地興建工程」形成的人造生態濕地有了先前東海溼地失敗的經驗後,目前的汙水處理功能應該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就河口生態系統的永續與多樣性來說是很明顯不及格的,建置良好的人工溼地不僅要有汙水處裡的基本功能,還要能結合生態教育以及社區遊憩功能,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太平溪生態能永續,畢竟太平溪流經台東市平原,是影響當地居民眾重要的河川,希望相關單位能正視這個問題。

文 / 張溥騰
攝影 / 張溥騰、莊詠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