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如同回到少年時代‧我的第一次台東野溪調查心情 / 咸豐草


幾個月前, 荒野台東分會前分會長也是秀明農友的大冠鷲, 主動召集一群夥伴成立了野溪調查組, 開始每個月一次的東海岸野溪調查, 目標是從加路蘭一帶開始, 一次一條或二條要走遍到長濱的每一條野溪!

沿途要拍照記錄水泥等人為構造物, 生態與基本河川資料, 回家後還要分組作彙整形成長期的資料庫. 資料庫夠大夠完整, 就能對東海岸的野溪保護產生具體的建議與想法!

在荒野這個環境與生態保護社團裡, 基本上是有志工想作任何活動或長期行動, 只要與荒野的宗旨相符, 都會被同意進行! 野溪調查是很有意義的行動, 因為東海岸有許多美麗的野溪亟待關注!


開始了幾個月, 身為分會長志工的我, 應該要去瞭解這小組的實際行動情形, 終於上週六 1/17 抽空去參加!穿上排汗衣物, 雨鞋, 揹上小背包, 戴著帽子, 我們一行七人在加路蘭集合共乘, 接著前往今天目標的野溪!

大概越過新蘭漁港之後的一座不起眼短橋, 開車總是呼嘯而過, 不知道原來這裡有一條小小的野溪!
 

第一條野溪 (無名溪) 容易走, 順著路邊野徑可以走到海邊, 從野溪出海口作記錄觀察! 附近有釣客, 我們則像一群怪人對著淺淺微優養化的水瀨作觀察記錄 – 這是我第一次記錄這表格, 要記河道寬度深度與兩岸狀況, 還有水面的寬度深度清澈度與水流狀況; 其它夥伴則有人順便作出海口海洋廢棄物撿拾與記錄;有人記錄生物狀況 (還有解說組組長牛樟幫忙辨識生物)!


通常要沿溪上溯, 但離出海口不遠就有一灘深水無法越過, 於是再回到台11線上的橋另一側, 沿山壁爬下去, 這條溪不深輕易就爬進溪裡, 這一段的水流緩緩且清澈, 大石堆旁的緩水瀨裡有螺與蝦, 還有一灘靜水裡的青萍, 沿岸則是野地, 沒有人種植也沒有人為構造物, 其它夥伴說前幾個月都走在三面光 (都是水泥)的野溪裡有點無趣, 今天我很幸運走這種有生命力的自然野溪! 這一段作完記錄之後, 因為後面狀況差不多, 就決定到下一條野溪,


 這條野溪上方是水往上流前的那座單車道的橋 [新橋], 橋很高, 常在都蘭一帶開車往來, 卻從不知道如何下去這條野溪!



為調查也只好想辦下去, 找到山壁陡處Z字形沿草叢下切, 有點蠻荒探險的感覺, 費了一點工夫, 終於走到溪谷! 回頭一看, 橋真的很高, 橋墩也許就有 25公尺高!

這條野溪比第一條還寬一點, 我們先往海邊走到出海口, 緩緩溪流已隱沒在海岸邊的礫石堆中, 直到海水邊才又流出來.


大家在海邊長長的礫石灘上坐的休息一下, 這地方不會有遊客來, 有點遺世獨立的感覺, 海邊的各種顏色石頭充份反映附近的地質情形. 只有採集食物的阿美族阿嬤經過, 還有一個撿寶石的大哥對我們的行動有點好奇!

休息之後開始沿溪上溯, 溪流窄小, 但處處有深淺不一的水瀨, 兩岸有許多高大的象草, 野桐樹, 月桃樹等, 過了橋墩的溪面突然打了兩個90度的彎, 原來橋下有一個巨大硬石塊, 轉彎之後的溪面, 突然僅餘一人寬, 兩岸象草彎成小小隧道讓我們鑽過!


 接著又是幾個不太好爬的矮乾瀑, 這一條野溪, 有大石, 水瀨, 野草, 野樹, 水流, 我走著爬著跳著攀著, 心情有點像回到國小五六年級到國二時, 暑假經常在一條小小的野溪玩水抓蝦捉螃蟹圍水壩與溯溪的感覺! 當時家住台北新店小粗坑水力發電廠宿舍, 電廠後面的野溪就是我少年許多時光的記憶!

一條不太有人為干擾的野溪, 呈現的就是大自然的樣子, 冬季是乾季就溪水緩緩窄小甚至隱沒, 到了夏天雨季一定是水流湍湍甚至小飛瀑不斷…. 兩岸雖然只是草地, 卻也藏的很多生物, 蜘蛛, 鷦鶯, 各種小蟲…..


 雖然邊走邊拿著記錄表記錄, 但我總覺得今天的野溪調查本質上就是到一條野溪探險, 心情很美好, 我們所作的記錄不過就是玩樂之餘, 能為環境保護所作的一點小事!


這條溪兩岸高聳無法爬出去, 只好沿溪上行直到都蘭五線公路的舊橋, 橋後一段幾乎無水, 兩岸變成較緩的坡, 開始有人為的零星種植, 我們也在這裡作總結記錄整理後爬上公路, 慢慢散步回台11線!

回到台11線旁的路邊遊憩區的木平台上, 大冠鷲搬出一整盒好吃的秀明自然農法芭樂, 大家曬著太陽, 圍坐看著海聊天, 望著遠方醜陋的美麗灣渡假村, 在中午12點前結束了這一趟4.5小時的野溪調查!

荒野的各種野外或環境教育行動, 志工最需要的態度就是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 只有這樣才能有一直想玩下去的心情, 而不會把它當成壓得喘不過氣的責任與使命!

今天, 我很有幸與六個荒野夥伴, 一起進行了半天的野溪冒險! 如同回到我的少年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