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2015年11月29日 呂家溪出海口記實

從利嘉溪到知本溪的海岸,有一片連緜的木麻黃海岸林,捍衛著內陸一般稱為知本開發隊的農地。這一處的海岸線是少數沒有消波塊設置的沙質海岸。呂家溪出海口的位置,大概正位於利嘉溪出海口和知本溪出海口的中間。在今年11月29日 Google Map 上查詢到的地型圖,還可以見到保有一小塊的積水水澤,實際上現地是沒有那處水澤了,但現地地型上還是可以看出滿水位和枯水位時的地型落差。


在今日呂家溪出海口所見,溪內的水尚不斷流入大海,但溪水未能直接與海水相匯交融。這樣的情況,在十一月算枯水期的時節,算是挺正常的台東縣溪流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呂家溪實際狀態是溝渠化的樣貌,溪中的水算是農業灌溉用的水源。








如此一來,在出海口所流動的溪水,遭受農業化污染的情況非常明顯。一走近溪岸,就可以聞到濃厚的臭味。溪水黃濁,稍微較深之處則無法透視溪床的砂礫,臨近海岸伏流化之處,黃濁的水泡層層堆疊。





海邊廢棄物的現象,可能是全球化共有的。不過,今日在呂家溪出海口海岸所見到的垃圾,絕對是本地居民所留下來的。







像呂家溪這樣子,受農業肥料、農藥所影響的溪水,溪裡面看不到蜻蜓、魚類等生物。這在台東縣的溝渠化水道已是普遍到正常化的狀況。已致於一般民眾,甚至是當地居民從小到大都見慣了。可是,最可怕的不就是這種大家認為本來就該如此的溝渠化溪流,它不應該是這樣才對吧。在台東縣這樣被視為生態觀光資源豐富的地域,物種的多樣化不是應該遍佈於每一處的水流之地嗎?台東被稱為台灣的後山,受文明污染的程度就少於西部,怎麼連一條農業灌溉用溪流,都無法見到最普通的生物。









從今日呂家溪出海口所見,就可以理解溼地環境為什麼被稱為大地的腎臟。溼地的存在,讓受農業影響的溪水,在溼地的植被、微生物…等分解之下,再經由伏流化過程,由土地過濾水分子慢慢的滲入進海水中。溼地的生態環境,是保障大海純淨的天然淨化工程,沒有人為的設施影響到自然界的原生狀態。呂家溪的出海口,雖然今天沒看到溪水與海水直接相匯,但在雨水充沛的季節,可以想見有不少看得見的垃圾及看不見的農業污染,隨著大量的溪水進入大海。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20151113水保局首度與民團對談野溪治理


為什麼會有這場座談會?

不忍見溪流的原貌逐漸被人為改變,荒野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於2014年10月成立,至今走過東海岸16條溪流,記錄台東野溪的現況,包括觀察工程造成的影響,以及生態環境,希望透過記錄及公開調查資料與大眾及公部門對話,進而有機會實際影響決策和制度。

2015年7月,野溪調查小組帶著記錄資料,拜訪水保局台東分局局長王志輝,王分局長在討論中提出民間與官方共同辦理一場座談會的構想,希望讓水保局人員、設計公司、各鄉鎮公所及民間團體,可以對彼此的想法多一些了解。

我們抱著可以和更多人分享及對話的心意,與水保局台東分局共同規畫了這場會議。

談了些什麼?

11/13在水保局台東分局舉辦的「野溪治理安全並兼顧生態環境永續經營座談會」,是首次水保局官方與公民組織的正式對話。

野溪調查小組生態組組長魏嘉俊分享調查經驗指出,固床工及堤岸等工程阻礙生物的垂直及橫向移動、破壞植被及棲地、影響水量及濁度,許多溪流缺乏洄游型的蟹類及魚類,生物的分布變得破碎、零星。難得記錄到數量極為稀少、只分布於東部的剛毛假方蟹,以及溪流食物鏈上層的一級保育類食蟹獴腳印及屍體,顯示了維持台東野溪健全完整之重要性,以及野溪珍貴之處。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2015/11/08太平溪踏查

2015年11月8日的野溪調查準時於早上七點半開始,這次的任務是沿著太平溪出海口觀察人工生態濕地工程的現況,首先看到太平溪左岸出海口的汙水處理廠 預定地,目前處於閒置雜草蔓生的狀態,有一條惡臭的人工排水溝沿著太平溪排向大海,排水溝應該是市區汙水道連接過來的家庭廢水,期間還看到白鷺鷥會在排水 溝旁尋覓食物,由於太平溪出海口有不少釣客和專程前來玩水的遊客或居民,沿著溪岸垃圾量十分的多。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會議記錄】2015/07/22拜訪水保局台東分局


2015/7/22野溪調查小組向水保局台東分局提出之整體建議

●工程設計
‧固床工:不少溪流固床工非常密集,應檢討其必要性,兩岸和緩坡地處並不需要(如入船溪);若必要施工,應採用深埋設計,避免河床不斷墊高,溪水下滲形成伏流,缺少地表水而使生態死亡(如羊橋溪)。

‧護岸:若集水區小、兩側無人居住,應避免作護岸。護岸應避免過於高陡,影響了生物橫向移動;護岸水泥化會造成綠覆困難,多層次之植物根部難以鞏固土石。

‧生態工法:如蘭嶼野溪,沒有利用地形及溪床石塊來堆砌河堤、計算大石塊分佈、計算攻擊面及應對方式,試圖以特殊規格混凝土塊,解決所有水理及生態課題。工程設計之河床斷面將水急速排走,自然生態不再,溪邊樹木也長不好,水土保持自然不會好。

‧景觀破壞:如茅橋溪,全水泥施作景觀不佳,並非護坡表面粗糙便可稱之為生態及景觀美化。

工程檢討
‧防災:如幸橋溪的舊工程毀壞,是反檢討毀壞原因、毀壞前後是否真具有防災之差異、是否具有再進行類似工程設計之必要?

‧生態:如羊橋溪所謂生態工法之固床工,反不利生物縱向移動,且下游斷流,是否進行施工後之監測評估與找出問題所在?

NGO參與
‧請水保局有關野溪整治等工程的前置作業期(規劃階段),也就是決策工程之必要性時,便要納入NGO代表為審議委員之列。

‧規劃階段及設計階段皆應將訊息公開於網站,並告知在地居民、在地環境NGO團體。

‧水保局指派人員,建立與民間NGO對話的窗口。

天然野溪的價值
西部溪流幾乎盡皆水泥化,香魚、蟹類等不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台東可說是擁有台灣僅存的、易於親近的天然溪流棲地環境,其生態價值不可言喻。

如第二級保育類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食蟹獴,我們3/29在漁橋溪靠近出海口左岸發現,有疑似食蟹獴的腳印與處理螃蟹的殘骸。5/18及6/25上午六點,在加路蘭、海巡81大隊之間目擊食蟹獴穿越馬路,7/2在台11號省道156.4公里南下車道發現被撞死的食蟹獴,顯見此帶溪流為其重要棲地。

單就蟹類來說,僅僅從新橋溪出海口上溯三百公尺不到的距離中,海水、淡水兩側洄游的字紋弓蟹、經常埋伏在河口或海濱水溝中的印痕仿相手蟹以及只分布在花蓮南部和台東地區、大多陸封於淡水區域的雙色澤蟹,在極其密集的時間、空間內便陸陸續續在調查小組一行人眼前上台演出,這是多麼精彩而珍貴的生態資產、或者更現實的說─觀光資產。

每一條野溪都擁有同樣珍貴的自然資源、產業資源、觀光資源,這是我們應想辦法去珍惜、去共生共榮的。若坐擁生態寶山不自知,將經費無視效益的投在破壞生態、因為無效而永續的工程上,很快的整個台東縣都將會陸陸續續面臨到大武鄉曾辦理油帶魚嘉年華如今卻捕不到油帶魚、達仁鄉曾有毛蟹故鄉美稱如今卻看不到毛蟹的窘境。

◎2015/07/22水保局會議重點紀錄

與會: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環境資訊協會成功工作站、水保局台東分局局長王志輝

在對談過程中,分局長也同意工程必要性之決策階段十分重要,希望未來能與民間團體增加互動與對話,並嘗試在制度設計中去建立把關機制。下面是分局長主要提出與回應之事項。

一、舉辦座談會
2015下半年舉辦座談會,邀請NGO、工程細設單位、局內人員、專家學者,互相對話。請荒野分享野溪觀察的經驗,藉彼此互相對談去找問題,若問題出在工程執行的慣性,分局權限可處理;若問題是因為卡到規範,再反映回總局處理,大家一起凝聚該怎麼做的共識。

二、建立工程典範
希望明年有一些案子,找NGO一起討論,挑一些做工程的典範,期能慢慢被公部門人員及民眾所接受。

三、NGO參與
會建立與民間NGO對話的窗口,指派專人負責。

四、關於工程後的檢討
一般水保局的工程做完,便移交鄉鎮公所,水保局人力不足,難以對工程進行後續防災效益評估、生態影響評估等環境監測事項。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羊橋溪野溪踏查 1040613



從google 地圖上檢視時,從羊橋至出海口段河域,固床工工程密集。此處聚落集中於羊橋面出海口右側,估計約一百五十公尺到二百公尺間,剩餘河段幾乎沒有居民住屋存在。
在當日踏查時所見,羊橋至出海口段幾乎是處於無水狀況。如此密集的固床工設施的設置意義似乎需要考慮其存在用意。


羊橋溪整治工程,從羊橋往上游上溯河域使用生態工法。溪流二岸的植被繁茂,溪水很澄澈。在流動溪水的礫石上,可以輕易發現水生昆蟲,可是溪流內的魚種非常單一,當日踏查時僅發現俱有攀壁上溯能力的魚種。






























以台東的污染較少的大環境下,像羊橋溪俱有純淨溪水
卻無法在溪水內發現大量淡水魚類,推測問題可能就是整治工程使用的生態工法。




















羊橋溪保有天然狀態的河段,擁有多變的水域,高低的水位造成溪水溶氧量高。




大小不一的巨型岩石,自然形成攔砂壩。

 

水潭是枯水期時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但在羊橋溪內可以見到的游動性魚類幾乎沒有,不禁令人懷疑此河域的生態工法有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嗎?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幸橋溪野溪加強整治

  
工程進行中
幸橋往下看,即將完工

幸橋橋下看現場,即將完工


這一段與台11線交會的幸橋溪,這個月發現在做整治,這是一個162萬的小工程,我們來看看他在做什麼;下面的相片是今年2月調查時所拍相片




一段淘空的固床工工事,河流不客氣的用時間要回屬於他的路,人啊!沒有從眼睛所見得到經驗與教訓,依然用重複又簡單的工程手段面對
無語

--大冠鷲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都蘭溪調查--1040516


踏查心得跳過了四月份的踏查記錄,因為我這副皮囊故障,折騰了兩個禮拜,所以四月份的野溪調查請假沒有參加

野溪夥伴四月份走了都蘭溪的出海口至都蘭橋段,五月份就先進入都蘭橋以上的河段

都蘭橋旁的小路,竟然有鐵將軍把關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漁橋溪(都蘭五號圳)調查1040329


這次是野溪調查的第六個月,越來越接近都蘭,漁橋已經在水往上流風景區的旁邊,水往上流算是台東非常知名的風景區,我是台東出生的台東人,但水往上流以前卻從未來過,也不知道水到底要怎麼往上流;不見得是沒有好奇心,而是我這人啊,不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擠,這幾年水往上流幾乎變成陸客專屬,我就更沒有意願光臨了,如果不是野溪調查的話。

這樣的觀點似乎充滿對中國觀光客的歧視(沒來由的優越感),好像他們把環境都給毀壞了,台諺"生雞蛋無,放雞屎有",回頭看看東海岸任一不知名小路,通向溪流,通向海邊,充滿了生活垃圾與事業廢棄物,可能隨手丟棄,可能蓄意傾倒,擁有並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也並沒有比較珍惜愛護這塊土地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海廢】都蘭海岸、都蘭溪畔被大量傾倒廢棄物


4/25野溪調查小組來到都蘭溪(都橋下的溪流),在出海口面對台11線的右側,剛好撞見一台大卡車正在傾倒廢棄物,傾倒地點緊鄰都蘭海岸與都蘭溪畔,卡車沒有車牌,一車垃圾傾倒完畢便快速離開。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2015/3/24拜訪卑南鄉公所會議紀錄

3/24台東荒野拜訪卑南鄉鄉長、建設課課長,討論卑南鄉野溪整治問題。
重點紀錄如下:

一、卑南鄉公所提及目前接觸之相關案件及問題

1. 美農高台的社區發展組織,提案希望運作一個恢復自然溪流的計畫,鄉公所非常支持。

2. 就實際現象,攔沙壩讓砂石淤積,會墊高河床,反造成農田水利會不易取水,全部拆除又會造成危險,年限到或許可分階段拆除。

3. 潮來橋旁民宿因溪水沖刷造成土地下陷,目前在進行災害復建工程修補堤岸。潮來橋的野溪河道幾乎呈九十度,是幾十年前就做成那個樣子了,卻持續造成問題。

4. 泰安村的實例:A農民在山坡地開墾,此農地原是山凹排水漫流的狀況,農民利用怪手篩石及整地後,建議水保局施作排水設施,將原是在山間田園漫流的雨水,集中到工程整治的野溪河道,颱風豪雨,因為集中而變得水流大增,影響到此田區下方的B農地與民宿;民宿再將水道引開往隔鄰C農地,卻又造成隔鄰農地淹水及沖刷;現C農地農夫與B民宿主人互相提告,纏訟經年,事情的源頭卻是不當山坡地野溪整治工程所造成。

二、卑南鄉公所願意

1. 請水保局在卑南鄉的野溪工程知會鄉公所。

2. 卑南鄉的野溪整治工程做好資訊公開(包含民眾及環保團體)。

3. 凡鄉公所執行除草的區域及水資源區,不使用除草劑。

延伸閱讀:
卑南鄉野溪治理意見書
http://sowttwr.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30.html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卑南鄉野溪治理意見書

2015/3/24拜訪卑南鄉鄉長及建設課課長送交意見書

※黑髮溪

》現況
黑髮溪出海口,枯水期是沒口溪,形成較深水域。近出海口的下游段,軟泥及鵝卵石溪底,河川自然下切,河岸高度比起上游的新建工程段要高些。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幸橋溪調查1040208

東海岸野溪調查開始了5個月,迎來了第一波高潮;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的黃于玻老師,專程騰出了一天的時間,上午時間帶領野溪小組成員實地的面對野溪整治工程的各個面向,下午則在分會有一堂2小時的課程(當保育團體遇見工程師--河川治理新思維),(實際那場講座講了接近4小時);即將面臨與黃老師的對談,野溪小組成員準備好了嗎?是會變成純粹的知識授課,還是伙伴們這幾個月.幾條野溪的心得與收穫,足以跟黃老師對談嗎?足以撞出火花嗎?讓在生態及工程方面皆有專業經驗的黃老師不至覺得台東荒野野溪小組玩假的;這將是野溪小組的第一次考驗
這是專為黃老師預留的幸福之橋,橋是幸橋,橋下的生物可不見得幸運,因為這是踏勘過的野溪中水泥化最嚴重的溪流,我想不出可以用什麼詞彙來形容(冊讀不多,太困難了)